中考记叙文开头的妙处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问文章体裁?记叙文,二、知识梳理(一)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描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体。初中语文阅读题记叙文,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有哪些。
1、中考语文阅读1.概括全文(某段)内容答:⑴撷取型:提取中心(词)句,主旨句,特别注意记叙文类文章里,有议论、抒情的句子,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总结性的(词)语句,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句子。⑵重组型:通过概括、添加、转化和润色中心(词)句、主旨句、总结句等,用明确、通畅、简洁和规范表达以求完整。⑶自写型:即基本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要突出重点、突出主题。
3.理解加点字的含义及作用答:ⅹⅹ词原来指这里指生动细致刻画/表现了表达了情感。4.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答:本句指生动细致刻画/表现了表达了情感。5.分析某个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本段(句)结构上(见下表);内容上描绘出事物/表现人物特点/心情;深化了主题。重要句(段)作用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记叙文阅读06】中考-结尾段落的作用(转载【中考真题链接目录】01漓江情韵02笔下犹能有花开03刷子李【中考真题链接一】01滴水之恩02片片蝶衣生03春天忆故人04自行车之歌05奶奶的玉簪子06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考真题链接一】滴水之恩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3、在记叙文里第1段好在哪要答的考点是?考点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1、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2、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考点之二:表达方式的考查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表达方式的几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类型2、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
对策:1、了解描写的几种形式(1)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5)环境描写2、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4、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有哪些?一、中考记叙文要求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结合内容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二、知识梳理(一)明确记叙文知识要点1、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描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体。
记叙文是以情感人(1)侧重写人的记叙文如:《我的母亲》《老王》《背影》《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忆冼星海》《邓稼先》从事件中分析人物,在言行中概括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点。(2)写事的记叙文如:《社戏》《风筝》《羚羊木雕》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或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如:《春》《济南的冬天》抓住写景手法,景物特征,分析作者情感。
5、记叙文阅读技巧分析【出题形式】1、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句子的含义词语(1)指代性词语(短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对象或内容。(2)题眼,揭示文章中心和主题的词语。(3)在文中具有特定含义的词语。(反语讽刺、一语双关)句子(1)中心句(2)过渡句(3)语言优美,哲理深厚的句子2、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补充知识点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一)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
6、七年级语文记叙文阅读题解答技巧和答题模式总的来说.1.要写的多2.语句要流畅3.看问题要深入其中第一点最重要,毕竟写多了自然写到正点上的概率多些其实很多问题都是没用的问题,或者是难以直接说明白的问题,或者是牵扯很广的问题,但答案只有一个,怎么办呢?自然只能多写一些了我这样说可能有些笼统,但是具体的确实很难说清楚,如果真的能说清楚,那么我想那些参考书练习题就没用了最后再举几个例子吧比如它问你**象征了什么?
它怎样怎样,这就好比现实中**样的人一样,他们怎么怎么了等等或者问你**有什么意义?那就可以回答说**象征了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优点缺点,它能帮助我们怎样怎样等等如果问你**对你有什么启发?你可以先把**尽可能用简洁语言把最重要最能体现教育意义的细节说一下,然后说它有多好或者多糟,然后就说自己应该怎样怎样去做等等。
7、初中语文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的答题套路说明文要先找到说明对象,然后围绕说明对象答题,并佐以说明手法;议论文要找到中心论点,佐以论证手法;记叙文可能会复杂一点,要正整体感知,也要能深入分析。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记叙(2)说明(3)议论(4)描写(5)抒情2、某句段对人物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或描写手法)?
第一问,从以下五种里面选,有几种写几种:(1)外貌描写(2)神态描写(3)动作描写(4)语言描写(5)心理描写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如果是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要先说其动作、语言上的特点)。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或某某性格)。3、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一般是两点以上:(1)点明某某季节某某/时间某某/地点某某/天气;(2)渲染某某气氛;(3)反衬(或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品质。
8、初中语文阅读题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答题套路【考点透视】议论文是表明观点、阐明道理的文章,它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文的一般考点有:(1)语言的积累与运用;(2)寻找论点,弄清论点与论题的区别;(3)辨识理解论证方法;(4)理清议论结构;(5)把握文意、层意、段意;(6)理解论据选择的技巧;(7)品析揣摩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8)体会议论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特点;(9)理解中心句、支撑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10)联系生活体验,理解作者的观点及写作意图;(11)为观点寻找或补充论据;(12)立论与驳论的区别等。
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大要素。只有把握住议论的这些特点,在阅读时才知道从何入手,怎样去“读”。一把握论点。阅读议论文,最关键的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大多数文章,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论点隐含在文章的论述中。有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作为论点的标题,一般是个表判断、表肯定的句子或短语。也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9、中考记叙文开头的妙处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1.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备选答案有: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
作者怎么样.答:A、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谁做了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答案.B、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C、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5.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6.记叙线索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