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一些历史的小故事,名字叫做节俭不等于抠门。这些文章都是我之前自己写的,现在把它讲出来,我们经常说勤俭节约这个词确实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都是心于勤俭,亡于奢靡的,诸葛亮说过一句名言叫做俭以养德,更是把节俭提高到评价一个人道德是否高尚的层面,虽说写出敏这一名片的唐朝诗人李绅后来也成了奢靡之人,但是他写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句子至今仍被大家所吟诵。
确实勤俭节约不仅能积累财富,还能培养一个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奋力向上的优秀品质。长期以来勤俭节约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家宝,是一代一代人中国人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但是凡事得有度过犹不及,事情做过了头,有时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正面作用,节俭过了头就成了抠门。一个抠门的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肯定是不喜欢的,特别是这样的男人。如果让女人们说出自己最不喜欢的男人的品质抠门估计可以排到前五位,把钱看得和命一样何谈爱,怎么可以托付终身。
1、有关名人勤劳节俭的故事赫鲁晓夫与猪的故事赫鲁晓夫喜欢以农业专家自居。一次参观某集体农庄养猪场,发现一头病歪歪的小猪。农庄主席解释说这猪从小营养不良,养僵了。赫鲁晓夫当即说,把这猪抱到我家,保证两个月养肥还给你们。赫氏回家怎么摆弄那猪也不长。情急下决定把猪处理掉。他在傍晚时分将猪放入婴儿车,准备推到莫斯科河边抛掉。谁知半路上偏偏遇上米高扬。“赫鲁晓夫同志,散步哪。
”“哦,是我小外孙。”“我看看。哦,多好的孩子,长得真像他外祖父!”前苏联的笑话那是戈尔巴乔夫还是总书记的时候。一天因私外出,嫌司机车开的太慢,催促了好几次。但因交通拥挤,还是不能让他满意。最后戈尔巴乔夫一把抢过方向盘,把司机推到后面,自己开起来。他一路横冲直撞,造成一片混乱。有人达电话向交通局长反映。局长大怒,质问改地段交警。
2、名人勤俭节约的小故事艰苦奋斗的传统不能丢周恩来总理艰苦朴素躬行节俭的生活故事建国以后,周恩来总理在生活上始终保持战争年代那种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常说:生活上不要那么讲究,穿得旧一点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我要中国料子”进北京后,周总理第一次做衣服,选中了“红都”服装店。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闻名全国的高级服装店。”周总理笑容满面:“我就是慕名而来的。
”这次他做了一套青色粗呢毛料中山服、一套蓝卡其布夹衣和一套灰色平纹布中山装。这几件衣服一直穿到1963年,始终光滑整洁、挺挺括括,衣服穿了10年仍然挺挺括括,其中当然有奥妙。周总理有两只袖套,办公时必定套在胳膊上,这样就保护臂肘不会磨损得太快,然而,他一天工作长达十七八个小时,天长日久仍不免磨损磨破,于是,便送去“红都”请裁缝织补,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